上海,是世界东方的一颗明珠。
上海,也有自己的明珠,一颗闪耀着科技光芒的明珠,它的名字叫张江。
地处浦东腹地的张江高科技园区是一个神奇而又充满魅力的地方。“北有中关村,南有张江园”,它已不再是一个普通的地理概念,正跃升为中国高科技园区的著名品牌。
张江园从阡陌纵横到新城崛起,只用了不到7年;从文化沙漠到创新绿洲,还不到5年;很多人从默默无闻到创业成功,也不过三四年。最近,随着国务院正式批复原一区六园格局的国家级“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正式更名为“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张江品牌辐射扩散全市,有了更大的载体,张江园作为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核心园,也在全市创新资源的集聚和整合中,有了更宽的视野,更大的空间,张江园的创新踏上了新征程。
不仅是后发的机遇,更是智慧的选择
张江园的起飞,是智慧和机遇的结晶。时势造就了张江园,智慧选择了张江园。
浦东开发的最初几年,临近张江园的金桥、外高桥、陆家嘴等区域以高速的成长性博得全上海、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赞赏,而张江园却是鹅行鸭步。张江人有些着急了,但上级领导总是反复强调:不要着急,把张江园的发展空间保留好也是业绩。张江园承担着更伟大的使命———发展高科技。上海有科学和务实的心态:高科技产业不是外力所能强求,需要条件的具备,需要成熟的时机。
十多年后,浦东形成了现代化城市的构架:吸引外资7700亿、内资7000亿人民币,金桥开发区1平方公里的产值达到550亿元;外高桥吸引了3000多家外资企业;各类人才纷纭而至;金融、保险、学校、医院、会展中心各类配套措施日臻完善;GDP年增长率接近20%%。传统产业的高速发展使浦东跃上了一个新台阶,同时也给上海的再发展提出了新课题,改变投资拉动型外延式的发展道路已迫在眉睫。
张江园等待多年的机遇终于到来了。1999年底,上海“聚焦张江”战略应运而生。
聚焦张江,就是在局部条件优化的区域大力发展先进生产力,依靠自主创新,发展高科技产业,提升传统产业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浦东、为上海的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张江园,责无旁贷。
聚焦张江,就是要改变上海科技资源分散之局,打造一个高科技创新创业基地,世界级科技园区,使之成为沪上科技产业发展的“领头羊”。张江园,责无旁贷。
张江园几乎一夜成名。高科技园区的规划面积从5平方公里扩展至25平方公里,凝聚各方智慧、体现制度创新的一揽子决策和举措相继出台,从工商登记、市场准入、地价房租、风险投资到人才柔性流动、知识产权保护、进出口贸易等关节一一疏通,各种精华资源迅速向张江园集结,成为全球跨国公司的投资热土。一时间,新的理念、新的机制、新的政策,为张江园的起飞注入了非凡的活力。
如果说“聚焦张江”之前的张江园七年还是蛰伏酝酿,待机而作,那么如今的张江园则是一气冲天,后发而上。它集“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国家火炬计划创新试验城区”“创业投资体制建设改革试点”于一身,以昂扬的姿态站在了自主创新的前列。
不仅看中政策,更看中对高科技的理解
聚焦张江,制度创新先行。决策者们将张江园变成了一个制度创新特区:凡是适应世界经济特别是科技园区发展潮流,有利于技术创新和高科技产业化的做法,凡是法律、法规没有明令限制的事情,在张江园都可以大胆地试、大胆地闯,营造一种企业和创业者的各类问题都能得到解决、得到服务的宽松环境。
“一个部门一个章,一张证明累断肠”的局面不复存在,繁琐的审批被一站式服务取代。在张江园,首开企业登记制之河,采用国际上最先进的依法管理的告知和承诺制度,对企业做善意认定,允许注册资本分期注入,允许企业以智力和人力资本入股,对科技型企业不再限定具体的经营范围。企业注册快的1天,慢的也只需3到5天,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的行政成本。有人评价,张江园遵循国际惯例,是上海离世界“最近”的地方。
中芯国际总裁张汝京曾到香港、北京、深圳、无锡等城市考察选址,他说:“选择上海,选择张江园,最重要的是他们的决策快、效率高。”而展讯总裁武平更是情有独钟,他看中的,不仅是政策,更是张江园对于高科技的理解。
“与自发形成的中关村不同,张江园在设计思路上‘规划先行’,从一开始就把目标锁定在打造世界上领先的IT、生物医药等产业基地上。张江园要孕育高技术产业的萌芽,并使之发展壮大,需要有耐心,要坐得住冷板凳;急功近利搞不好科技园。市委市政府和各级领导对我们的考核从一开始就不是产值、不是GDP总量,而是人才聚集度、企业孵化度、产业链完备程度、知识产权关注力度。做到位了,高科技自然会井喷。”张江园集团常务副总经理刘小龙说,“展讯公司今年的产值可能是4个亿,明年可能就是8个亿,后年16个亿,一切都是‘瓜熟蒂落’。”
创新发展,要攻克中小企业融资瓶颈,张江园着力打造各类服务平台。2003年7月,由张江创业中心牵头成立了张江投融资俱乐部,促进园区技术与外部资本的对接,嫁接起技术方与资本方交流的桥梁。科技型企业贷款担保、产权转让、风险投资、技术转移等10项专题交流活动红红火火。随着浦东综合配套试点改革启动,推进“创业投资体制建设综合试点”,正在张江园先行先试。
张江园区“支持而不包办”的理念与实践更具创新特色。园区由政府支持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和搭建平台,但更多地是市场化的运作,鼓励个人持股、引进风险投资机构、建设孵化器、引入中介公司、创建服务体系。
作为园区的运作主体,张江集团以创新思维借梯登高,以全球视野借船出海,探索多元投资和开发之路,他们与台湾汤臣集团共建张江园微电子港,与龙头股份、四川新希望等公司联合开发国家信息安全产业基地;构建联接香港、硅谷、华尔街的融资渠道和创新体系,将张江园纳入世界科技经济进步的大循环。
不仅是高科技园区,更要成为高科技社区
“请艺术家到张江园来参与大地艺术,让张江园一草一木都成为艺术。”主抓科技的浦东新区尚玉英副区长像一个文化布道者,“路灯也可以请艺术家来设计,每一个都可以不同”。他们深知张江园是上海的一张名片,建成名副其实的科学城,文化的形成至关重要。以人为本的和谐环境才能吸引中外人士近悦远来,安居乐业。
增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离不开创新思想文化的培植和建设。张江园致力于创造一个有利于创新创业的环境,“十五”期间就鲜明地提出文化必须为先进的科技服务,要“让科技插上文化的翅膀”,浦东新区区长张学兵指出,“张江园不仅是高科技的园区,更要成为高科技的社区。”
打破“围墙”,突破企业藩篱,培育生态链文化。张江园大大小小的企业形成了上下游相互依存、共促发展的创新生态链。展讯首枚TD-SCDMA第三代手机芯片问世不久,厦新也以最快的速度拿出了国内首个TD-SCDMA第三代手机样机。两家公司的合作,带有相当多的“地缘”色彩,从展讯步行到厦新上海研究院,只需要几分钟。芯片设计———芯片制造———整机制造,如今,类似的产业链条在张江园已落地生根,不但吸引了封装、测试、加工设备等半导体各个环节的企业,更吸引了众多无工厂的芯片设计公司。展讯公司的武平时常这么说:“在这里到处给人一种创新的气息,这种感受既感染人,又吸引人。”
“真正的鼓励成功,宽容失败,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但我们在努力。怎样对待一个失败的企业家,我们的态度很明确,鼓励他二次创业,倡导永不言败的企业家精神。”浦东新区科委朱旭东主任说,“鼓励成功要创新,宽容失败更需要创新。苏联第一台拖拉机出来的时候开不动,斯大林讲了什么话?今天开不动,明天就能开动!企业家需要创新创业的勇气,我们更需要勇气,这也是张江园的勇气。”
作为目前唯一的一家新药研发型上市公司,“复旦张江”总经理王海波对张江园区的“勇气”理解深刻:1999年,在“复旦张江”发展的关键时刻,当时有很多人认为生物技术公司新药研发风险太大,走创新路难乎其难,一些初期扶持的政府资金已经退出,张江园也可见好就收。但张江园没有,反而突破传统“政府”扶持的方式,采用市场化的运作,比如大股东“张江高科”注资持股,倾全力支持但又不包办,形成了高科技创业型企业与风险投资商之间相辅相成、同生共长的成功模式。“这在当时是需要勇气包括眼光的。”王海波说。
张江园的支持成就了无数人的创业梦,做创业者的“梦工厂”,在张江园“背个书包进来,开着宝马车出去”,已不鲜见。
复旦金仕达,以50万元起家的8人小公司,5年内发展成了一个资产过亿元,全国最大的金融电子商务服务商和上海最大的软件企业。从一个6人的小公司起步,盛大网络只用了五年就做到市值20亿美金的大型企业,其业务领域从网络卡通发展到网络游戏,并逐步扩大到互动娱乐传媒乃至上下游产业。
“假如一个穷学生,没有钱,只有一个创业梦想和创意,他该怎么办?”记者问。
“来张江园!”张江集团副总刘小龙非常干脆,“我们这里有成套的服务。我们有专业团队评估你的创意,有政府引导的担保贷款和各类风险资本,也有职业化的职场经理,有高明的策划师、设计师和工程师,更有大量的技术工人,你的创意很快就能实现。”Hollywood电影梦工厂在这里有了更新的“翻版”。
不仅要会买鱼,更重要的是学渔
创新是灵魂,产业是脊梁。如果有加工而无创新、有企业而无产业,高科技园区则有名无实。研发创新和产业培育两翼齐飞,信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软件产业三足鼎立,使张江园成为形神兼备的新经济巨人。
———短短几年,张江园区的集成电路产业,无论是规模还是发展速度,在全国均首屈一指。世界芯片设计企业有120家集聚在张江。在五年中,以中芯、宏力、华虹为首的张江园集成电路企业使中国与国际主流技术的差距从三代以上缩小到了一代。总投资超过100亿美元,约占全国的60%。2005年,园区集成电路产业产值达到117亿元,占全国的50%;8英寸晶圆代工产能达到了国内生产能力的70%。“十一五”期间,张江园还将建立投资额达50亿元的国家集成电路研发中心,建成10条以上国际主流水平的生产线,从而执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之牛耳。
———以建设亚洲一流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和中草药现代化基地为目标,目前张江园已集聚了包括中科院药物所、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国家新药筛选中心、国家新药安全评价中心、国家中药创新中心在内的10多家国家级药物研发机构,聚集了20多家国内外一流的生物医药企业。张江园生物医药产业已形成“研究开发—中试孵化—规模生产—营销物流”的现代生物医药创新体系,成为国内生物医药产业链最为完整的地区。园区内300多家生物医药企业和50余家国内外有名的研发中心已申请专利达540多项。
———浦东软件园已成为国内最大的软件产业基地之一。网络游戏产业产值占全国75%以上,稳居龙头。网络游戏产业自主研发产品26项,占62%。盛大网络和第九城市这两个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草根企业”的产值已占全国网络游戏的50%。
面对成绩,张江人没有止步。“我们不光要会买鱼,更重要的是学渔。如果引进外资企业是买鱼,那么培育创新型企业就学渔。张江园一定要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浦东新区副区长尚玉英表示。
张江园的本土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分量正逐步加重。展讯通信、方泰电子、埃培克森、鼎芯半导体一批“草根企业”迅速成长和爆发,构成了一条国内最完善的手机研发、设计和制造的产业链。这些企业规模不大,有自主研发的世界前沿的和新成果,挤掉了5家知名的韩国企业。世界首颗基于TD-SCDMA的3G标准的双模多频芯片、世界首颗集MIDI、ADPCM、MP3、环绕立体声多种功能于一体的芯片、亚太地区首颗自主研发的高端2.5G/3G基站系统级芯片、中国第一颗手机射频集成电路(RFID)芯片由此诞生。在张江园区,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主战场基本形成,园区内的科技企业承接了众多国家“863”、“973”、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等国家重大科技创新项目。
虽然与硅谷、新竹世界知名园区有差距,但是张江园产业自身升级已达到一定高度,本土企业申请专利、知识产权的越来越多。截至目前,园区国内专利申请数为3337件,其中发明专利2798件;已获专利授权989件,其中发明专利600件;高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近200项。涌现了一大批具有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科技创新企业。
“凡申请专利者必有奖;凡获得授权专利者必重奖;凡在上海实现成果产业化的必给予产业支持”,张江园推进企业重视专利工作,三个“凡是”远近知名。
着力创新,“移植大树”与“培植小苗”并举,张江园众多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路线独具特色。张江园的一些企业都站在了国际市场的最前沿,展讯、微创等一批留学生企业抓市场、抓应用,摸索出一条创新之路:在产品开发的初期就确立高远目标,目标紧盯世界前沿,把设计、软件、综合解决方案和营销推广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产业化适时跟进,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爆发式的成长。微创医疗器械公司研制出的药物支架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但价格仅为进口产品的1/2-2/3,实现销售2.6亿,目前已占国内市场的50%。同时还成功打入日本、欧洲、南美大部分发达国家高端领域。
7年间,张江园潜心构筑智力密集区,开掘技术创新的源头活水,逐步形成了“创新资源高度集聚、教育资源集聚、高端人才集聚”创新链。目前,中科大、交大、复旦、中科院等在园区设立了研发中心、培训基地和研究生教育基地;陈竺、陈凯先、顾钧等众多首席科学家在张江园创办了研究机构;一批在科研上成就卓越、有志创业的青年才俊、海外赤子纷至沓来,在园区设立重点实验室、技术中心和科技企业。14所高等院校和培训机构,近30个国家级的科研院所,91个企业的研发中心筑成了张江园的知识创新流程—产学研相结合的模式的坚实主体。
“创新、创业、创意,是张江园区可持续发展的竞争优势,让‘三创’永续张江!”浦东新区副区长尚玉英满腔豪情。
“张江园要成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引领区,就是要坚持以制度创新促进自主创新,以企业发展带动产业发展,以人才高地构筑创新高地,以环境优势增强综合竞争优势。”浦东新区区委书记杜家毫在推进浦东自主创新大会上铮铮有声。
也许,这就是张江园创新动力之源,张江人的自信之本。